其实,从操心到操盘并没有耽搁多少时间,一拿到工作合同我就开始牛哼哼的去各个售房中心联系看房的事了。要是没有我这份虽然工资不高的合同,靠老公一个人的薪水,在牛津这个地方,估计是想都不用想买房的事了。售房中心其实应该叫中介吧,据我观察,大多是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在做销售呢,和国内售房小姐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个带我去看房的小伙子杰姆就是一个崇尚美国金钱社会,喜欢拿着他的iphone有意无意炫耀的小伙子,他的梦想就是几年后去美国工作,过美国人住大房子开大车的生活。
当然,他并没有愚蠢到劝我们回美国过住大房子的生活,而是拼命向我们推销他受里的小房子。从杰姆开始,我们大概找了4,5家中介看了7,8处房子。尽管有朋友劝我们再多看看,据说他们为了买第一个房子看了有几十家,可是我们因为已经定下了在哪个区买哪个价位的房子,所以选择和犹豫的机会并不多,等看了这么几处,据说达到了英国平均看房数的时候,马上觉得已经很对得起自己了,于是马上开了价,紧接着定贷款,找律师,做评估--现在吗,到了房主催着我们签合同的最后一步了!
其实要说也并不这么简单。事情的经过是,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有一天杰姆打电话让我们去看一座房子,顺道给我们看了他们头一天刚收到委托的另一座房子。我们歪打正着,看上了还没有正式上市的这一座。其后,又经历了和三个贷款中介谈判的过程,反复后定下了现在这个。此外,还叫了四家朋友,两家中国人,两家英国人分几个匹次帮我们看房子,尽管大家承认墙纸的确不好看,厨房卫生间小得过分,是个需要很多后期投入的房子,但都觉得性价比还可以,毕竟我们手里的钱让我们牛哼哼的背后是隐藏的底气不足。
这家的房主是最开始的房主,从房子建好搬进去到前不久住到老人院,房主在这里住了有七十多年了。对于讲究风水人气的中国人嘛,这似乎是个卖点,果然,电话里和父母一说,他们马上觉得是个好房子。尽管后来证明房主并不是个活了100岁的老太太,而是个守寡15年,并且在签了售房意向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的89岁老太太,但不管怎样,用老公的话讲,起码证明这房子没污染没毒害,是个能让人长寿的好地方。
那天约电工去看房,想让他给个报价,好和房主再砍点价下来。老公早上8点就去了,临走还主动带上了照相机,我心里一高兴,看,地主还没当上,已经有主人翁精神,要给我们家未来的房产照相存证了,谁知道,人家没想那么多,照了一堆艺术照!
先看看房屋布局图吧,怎么样,英国的房子够小吧,左边是一楼,右边是二楼,加起来75平米

房子前就是一条马路,好在不是很繁忙,有一个小小的公共汽车站,直达火车站,以后去伦敦,坐飞机可方便了.前院已经竖起了此房已售出的招牌,其实就等我们签字啦!
七十多年前,一个家庭从这里开始。他们在这所房子里生下了唯一的女儿。如今女儿一家也是三代同堂,儿孙远至美国的大家庭了。
后院,是一片希望的土地--要在这里栽上苹果树,种上贵得要命的韭菜,萝卜--憧憬着汗滴禾下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