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deline , 马德林是我很熟悉的一个名字。这是阿容很喜欢的一个法国经典系列绘图故事中的主角,据说还有因此拍摄的电影。马德林和其他11个女孩子生活在教堂里类似孤儿院的地方,却依然勇敢,自信,善良而可爱。而这两天,这个名字几乎被每一个英国人所熟悉,因为电视上,报纸上,收音机里总是翻来覆去在谈论一个叫马德林的女孩, 一个漂亮,可爱的5岁英国女孩。
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去葡萄牙(好像是)度假,结果把5岁的大女儿马德林给弄丢了。刚开始舆论一边倒,同情这队夫妻,已经设立了捐款账户,号召各方面提供线索。这两天峰回路转,夫妻两成了嫌疑犯,因为在他们租的车上发现了大女儿的dna,而租车的时间距女儿失踪时已经是25天了。是够奇怪的。于是各方面的猜测都来了,舆论风向也开始忽悠了。讨论的问题已经是捐款基金能不能用来做夫妻两辩护的法律费用了。报纸上于是登出了六个来自各方面的线索,有说是妻子不小心弄死了女儿,丈夫帮着处理尸体的,有说是妻子精神一直就有问题的---

在我看来,这真是一个大惊小怪的国家,似乎也是一个胡乱同情的国家。人说在中国,死亡人数少于某个特定数字的事件已经不够格上头条了,而各式各样的灾难也都难以让人动动恻隐之心了。不是吗?暑假的某一天,偶尔看看晚报,同时看到的是金矿渗水,煤矿爆炸,大桥坍塌--我们看到的是冰冷而概念化的数字,我们已经看不见数字后是多少个永失我爱的妻子,多少个哭干泪眼的母亲,多少双悲痛欲绝的儿女了--
据说中国也开始实行对犯罪嫌疑人在没有定罪之前都当无罪看待这一基本准则了。且不管执行过程中会有多少扭曲,至少已经开始试图去尊重基本的人性了。所以,我也开始同情马德林的父母了,不管怎样,在他们平静的外表下,无论如何,是失去了自己的女儿的痛苦。而我自己,姑且不去论我有多么讨厌它的种种方面,至少我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缺少新闻的国家,生活在一个同情心依然泛滥的国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